愛就是我們一桌、兩人、三餐、四季
休假的時候帶著爸媽出門旅遊,
當然最值得期待的還是當地各具特色的小吃。
去之前我早跟我爸打好了招呼:「看見什麼好吃的使勁吃哈。」
想我媽會做的菜一共就那麼幾樣,
飯桌上被我爸吐槽頻率最高的一句就是:「下次能不能換個花樣?」
家那邊平時吃的食物大多是面,
因此去了武漢,第一時間我就帶他們去吃了熱乾麵。
我爸剛吃了幾口就皺了皺眉頭,
我問他,不好吃嗎?
我爸癟癟嘴,說總覺著有股怪怪的味道,吃不習慣。
又咂么了幾口,說:「還是家裡的面好吃。」
誰知道我媽並不領情:「那在家的時候你不也天天嚷著我做的飯不好吃嗎?你吧,你就是難伺候。」
表面互相嫌棄,心裡不離不棄。
我笑笑,突然有一種被秀了一臉恩愛的感覺。
其實他們在一起的時候,還沒有戀愛的概念,
經人介紹,見了一面,甚至沒有深入了解,就那麼在一起了。
性格迥異,就連吃飯的口味都大不相同,
沒想到就這麼風風雨雨的,也快走了半輩子。
我爸無辣不歡,我媽卻從不嗜辣,
可是為了遷就我爸,每次端上來的菜里總是飄著一股辣香味,
久而久之,我媽竟也喜歡上了那種舌尖酥麻麻的感覺。
甚至有時候我們吃麻辣火鍋,她也能挑上幾筷子。
我爸喜重口味,我媽卻偏愛清淡,
為了遷就我媽,每次我爸會把自己的菜單盛出來,加鹽提味。
弄了一段時間太費勁便放棄了,時間長了,清湯掛麵的他竟也能吃得津津有味。
我爸跟我媽說,反正老了吃那麼多鹽對身體也不好。
這樣平凡的生活日常,以前從來不會覺得有什麼。直到那天,
我們一路閑逛,他們兩個在前,我在後,
有時候看見一個有意思的小玩意,
我爸會興沖沖招呼我媽:「哎,你看你看,多有意思……」
有時候吃到一個好吃的東西,
我媽咬了一口會習慣性遞給我爸:「這個好吃,你吃這個……」
我突然覺得,有些東西,當你懷揣它的時候,從來感受不到它的存在。
可是當你跳出來,用一種旁觀的姿態去觀察,才看得清楚。
那就是愛。
而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覺著我爸媽之間沒有所謂的愛情,
記得很小的時候很幼稚地問過她:「你愛我爸么?」
我媽當時用一種小孩子不學好的眼神瞪著我說:「什麼愛不愛的,搭夥過日子唄,還能離了咋的。」
只是現在看來,他們之間的愛卻遠比我想像的要深厚。
那種愛不是玫瑰與甜酒,也不是夜鶯與百合,
是一起吃過很多鹽後,匯聚成的深海般的理解與默契。
你什麼時候回來,沒事我等你。
這個好吃,你拿過去吃。
你嘗嘗哪個合口味,不喜歡的就給我。
兩人、一桌、、。
有一種愛,是我們在一起吃一輩子的飯。
那次剛過去三天,我爸就一點興緻沒有了,
念叨著吃不習慣這裡的飯,想回家吃面。
也不是這裡不好,只是不夠習慣,因為沒有歸屬感。
也不是面有多好吃,而是,那裡有著熟悉的家的味道。
等我們一起吃過很多很多的飯,大概就再也離不開了吧。
胃已經有了它默認的味道,
那麼不管我去了多遠的遠方,胃也會牽引著我走回故土的方向。